新闻中心

董扬:正确认识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
 时间:2018-09-19 08:48:49 来源: 中国汽车报 点击: 

  “8月,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了4%的同比下滑,这是过去几十个月以来第一次这么明显的下降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?”9月14日,第五届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现场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提出的这个问题,正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。

1.jpg

  在董扬看来,当前,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,我国汽车行业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而在这一阶段,汽车市场不仅是车辆本身的问题,而是,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影响,导致行业增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。“增速放缓了,有些业内外专家就喜欢批评汽车产业,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,不是我们没有做好,而是宏观经济等因素造成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下降了。”董扬说。


  ♦正确认识市场波动4000万辆没问题

 

  董扬强调,尽管增速放缓,但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发展空间。“关于中国汽车的产量,业内一直有争论。我记得7~8年前,就有一位发改委的官员,信誓旦旦的说2000万辆就到头了。我说不会。事实证明,我们快到3000万辆了。尽管连续两年我们都没能爬上3000万辆,但不代表我们突破不了。”董扬判断,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4000万辆完全可以实现,甚至更多。

 

  同时,董扬也强调,虽然市场还有一定空间,但在增长的过程中,会出现波动。“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不会是一个单调的递增函数,而是会不停的波动,降一点、升一点,时有发生,如果今年增长超过10%,明年就一定会下降。但总体趋势是上升。”董扬表示,“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波动,在下降的时候不要慌;增长的时候也别太高兴,要致力于高质量发展。有市场占市场,没市场抓管理、抓品牌;国内不好注重国外。总的来说有事可干。”

 

  ♦不要再冀望政策刺激市场

 

  理性看待当前市场的同时,董扬认为,汽车行业不应再呼吁政府采取临时性刺激政策刺激市场。“我现在担心这一点。比如说,1.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又减半了,很可能会造成市场好一年坏两年。这样的波动,更不利。对汽车行业发展并不太好。”

 

  董扬强调,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市场,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,不要冀望外界、政府的宏观政策刺激。

2.jpg

  ♦中国品牌有亮点创新有进步

 

  在董扬看来,即使在当下的低迷市场中也不乏亮点,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。中国品牌就是一大亮点。在行业总体3%~4%的情况下,有企业表现出不错的竞争力,如吉利就实现了30%的增长。“据我了解,吉利销量高速增长的同时,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进步都很快。在电动汽车、智能网联等各方面进步都很快。”董扬说。

 

  董扬表示:“中国汽车正在成长,但过去我们担心很多事情,尤其是过去十年似乎每天都在检讨创新抓得不够。事实是,创新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。就拿中国汽车进步奖评选为例,因为名额有限,很多好项目评不上。汽车技术规律客观存在,我们只要坚定向前,就很好了。没必要过度担心。”

 

  ♦车企要重视充电问题

 

  今年,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了高增长,这是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亮点。董扬表示,电动汽车的情况和总体车市不一样,不会像总体车市那样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先高后低。“去年1月,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后,无车可卖,今年政府吸取了教训,2月就出了政策,并且给予了过渡期。2~6月增速很快,几乎是100%。但6月之后受政策影响,市场可能会出现变化,8月当月就增长40%。”董扬判断,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可能不会达到100%,也不会是80%,而是50%左右。总体看,新能源汽车总体会呈现稳定的高速增长。董扬坚信,电动汽车肯定会比汽油车更安全,电动汽车将来也肯定会比汽油车更好用。

 

  董扬强调,在看到新能源汽车稳定高速发展的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需要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些问题,尤其是安全问题。董扬还呼吁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要重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,一方面,地方政府要把补贴买车转为补贴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设施运营。另一方面,企业也要重视充电问题。“宝马、日产、特斯拉这些企业都非常重视充电问题,可是中国的车企却只管造车,而把充电交给政府。的确,政府应该管充电,但政府没管好,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。”董扬表示,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车辆充电问题,可能会最终影响车辆的销售。“目前,充电设施的产品技术水平、质量水平、管理水平都很低,远远没有达到界面友好、精益生产的水平,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。”董扬最后说。

 

  编辑:赵方婷

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    地址: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 www.tjaip.com     电话:86-22-22902290/59678696    传真:86-22-22902289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津ICP备10003951号 技术支持:滨中科讯

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817号